|
[url=]宿州埇桥发布[/url]
传承烧鸡文化 共享美味盛宴 创新产业发展——首届中国烧鸡产业发展大会在宿州市埇桥区举办
11月14日至15日,首届中国烧鸡产业发展大会在宿州市埇桥区举办。包括符离集烧鸡、德州扒鸡、道口烧鸡、沟帮子烧鸡“中国四大名鸡”在内的全国各地烧鸡产业知名机构和企业参加大会。 本届大会由中国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支持,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宿州市埇桥区烧鸡产业运营公司、徽香源烧鸡食品有限公司、刘老二烧鸡食品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轻工业协会和相关领导共同为“中国烧鸡之乡”授牌,由中国轻工业协会发布《符离集烧鸡团体标准》。
传承共享 守正创新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传承共享、守正创新”,即传承烧鸡文化,共享美味盛宴,守正传统技艺,创新产业发展。通过举办大会,全方位促进烧鸡产业产品交流,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中国烧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烧鸡产业供需两端的对接平台、行业内部的互动平台、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实现烧鸡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引导更多地区和消费者关注烧鸡产业,全面提高烧鸡产业的服务水平和品牌竞争力,将烧鸡产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会议期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郭永新作关于轻工经济运行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的报告,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徐宝才院长、渤海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刘登勇所长、南京农业大学黄明教授、安徽农业大学熊国远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赵新利副院长将围绕促进烧鸡产业发展,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艺福江南集团胡能国总经理、德州扒鸡集团崔贵海董事长、辽宁沟帮子熏鸡集团贾奇峰、河南道口烧鸡协会张玉华会长、宿州徽香源食品公司吴向东董事长、宿州刘老二烧鸡公司刘永奎总经理将围绕加强合作、发展共赢等,开展互动交流,建言献策,以共促中国烧鸡产业发展。 历史悠久 声名远播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上,中国人食用鸡、烹制鸡、烧制鸡的历史源远流长。 上古时期,彭祖向尧帝敬献的雉羹(野鸡汤),成为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菜,被誉为“天下第一羹”。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彭祖也因此被尊为中国烹饪术的始祖、烹鸡术的始祖。
汉朝时期,符离集烧鸡即成为贡品。1984年,在徐州狮子山汉墓考古发掘中,楚王刘戍陵中出土盛有烧鸡的陶盆,盖有“符离丞印”的封记,鸡骨基本保存完好,遗址至今可见可考。这一发现证明,符离集烧鸡至少在2000年以前就已名声远播。1910年津浦铁路通车后,将符离集烧鸡传播至全国各地。
符离集烧鸡以精湛的传统工艺、科学的现代配方、独特的美食风味,堪称中国美食一绝,在历届国内、国际食品展评会上独树一帜,屡建殊荣,多次获得金、银奖和名牌产品称号,并被命名为旅游名牌食品。
新中国成立后,符离烧鸡个体作坊迅速发展到300多家。1951年,当地政府协调成立了符离集第一个烧鸡生产互助组,各种品牌烧鸡也统一定名为“符离集烧鸡”。符离集烧鸡由此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与德州扒鸡、道口烧鸡、沟帮子烧鸡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鸡。1956年,符离集烧鸡在全国食品工业会议上被评为中国名菜,列入《中国名菜谱》。2005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2007年,符离集烧鸡国家标准正式实施。2010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被命名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6年“符离集烧鸡”进入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56.32亿元。 2018年,埇桥区被命名为“中国烧鸡之乡”。2019年,冠名高铁“符离集烧鸡号”,更进一步将符离集烧鸡传播至全国各地。
近年来,埇桥区始终按照“集群式发展、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烧鸡产业化进程,以符离集烧鸡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已成为埇桥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以符离镇来说,全镇现有规模较大的烧鸡食品有限公司14家,两个烧鸡食品工业园,拥有“刘老二”“中华”“徽香源”等一批名优商标。个体烧鸡加工户580多家,外出经营符离集烧鸡的人员达2000多人,从事烧鸡生产、运输、销售等行业的人员超万人,通过直销、区域代理等形式,符离集烧鸡的销售网点已遍布全国各地。符离镇12万人口中,30%的人员从事与烧鸡生产有关的产业,年生产销售符离集烧鸡3000多万只,是名符其实的“烧鸡镇”。2018年,全年生产符离集烧鸡3000万只,总产值达17.6亿元。
产业发展 绘就蓝图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符离集烧鸡产品和文化,打造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地域特产品牌,让符离集烧鸡走上更多人的餐桌,埇桥区组织成立了宿州埇桥符离集烧鸡产业运营有限公司(也是本届大会的协办企业之一),作为今后发展和推广符离集烧鸡的优质载体。该公司按照“集群式发展、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推进”的整体发展思路,整合符离集烧鸡产业资源,积极推进烧鸡产业化进程。 一是广泛宣传提升影响力。通过冠名高铁“符离集烧鸡”号、发布平面和网络媒体广告等方式,整体推广符离集烧鸡品牌,提高“符离集”品牌附加值;二是全方位保护品牌知识产权。积极开展“符离集”烧鸡驰名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为“符离集”烧鸡产业保驾护航。三是打造烧鸡产业联合体。埇桥区以580多家个体烧鸡加工户为联合,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形式,努力打造烧鸡产业联合体,坚持传承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智慧共聚、产业共荣。四是不断延伸产品链条。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积极研发适应不同市场、受各类消费群体欢迎的烧鸡产品,提高烧鸡制作的科技含量,不断延伸产品链;五是多渠道开展推广工作。充分利用直销和区域代理等方式,加强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和扩大销售网络体系,将符离集烧鸡的品牌、产品和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和效益优势,借助各类资本发展符离集烧鸡产业,将符离集烧鸡产业做大做强。
埇桥区是宿州市唯一市辖区,位于安徽省最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淮海经济区腹地、长三角经济带西北部,襟连沿海,背依中原,面积2907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12个街道、4个行管区、4个园区,为“中国烧鸡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马戏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2019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连续2年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连续3年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连续2年荣获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增速10快区,连续6年荣获“安徽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投资潜力逐步显现。 埇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春秋时即为古“宿国”封地,隋朝大业年间,因京杭运河开通,始置埇桥,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大泽乡起义的揭竿地、宋金鏖战的最前沿、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天下第一孝——闵子骞诞生于此。白居易在此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佳句。赛珍珠寓居于此创作《大地》,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埇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刘伶、嵇康、李白、韩愈、苏轼等都曾在此生活游历。埇桥还是著名书法家李百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在葆的故乡。 埇桥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个国家战略的叠加地带,多区融合的乘数效应不断放大,在中部崛起、皖北振兴中的优势地位日益凸显。埇桥是“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京沪高铁、京沪铁路、宿淮铁路、京台高速、盐洛高速等在此通过,可1小时抵达徐州观音机场、2小时抵达上海、3小时抵达北京。新汴河、浍河水运通江达海。宿州民航机场、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徐州宿州蚌埠和宿州阜阳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埇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埇桥资源丰富,景色怡人。埇桥有山有水、有林有田、有湖有草,位于中国气候南北过渡之地,特殊的气候造就了埇桥的山灵水秀、刚柔相济,在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上具有样板作用。埇桥是农业大区,全国超级产粮大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米、乐石砚等地方特产千年传承、久享盛誉。龙脊山、新汴河、五柳景区、中华孝文化园等山水意景、人文胜景、生态美景正在绘就优美画卷。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埇桥,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埇桥经济向好,增速提升。以“零公里”“零距离”“零差距”的姿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海经济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主动对接沪苏浙,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产业升级转移试验区、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样板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日益增强。发展逐渐加速的埇桥经济开发区等4个园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高地、绿色发展的新热地。2019年,预计全年可实现生产总值467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48.5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4亿元,增长11.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778元和13430元,分别增长8.5%、9.5%。(来源:央媒安徽)
|